蔡楚生故居

       蔡楚生(1906一1968)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人。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解放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中国影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蔡楚生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0平方米。距潮阳城区约24公里,是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潮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包括一座“四点金”、一座“厝包” (从厝),均为20世纪初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厝包门楣上有蔡楚生青年时期亲笔题下的“平等”、“自由”、“进步”、 “博爱”。这些或许就是他进步思想的最早流露,“平等”、“自由”更是我们熟悉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蔡楚生让我们感动的不止是他对电影艺术的追求,还有他爱国、爱家乡的伟大民族情感,这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蔡楚生故居是蔡楚生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生活的地方。蔡楚生先生1906年1月12日生于上海,六岁随长辈回到故乡潮阳集星村。读私塾,干农活,十二岁时便到汕头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并坚持自学文化。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繁荣时代,更应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通过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应立志成才,发奋读书,不虚度时光。

       1925年,在“五卅”运动的影响下,19岁的他参加了汕头店员工会的活动,组织了“进步白话剧社”。我们看到蔡楚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亲近社会,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我们也应该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我们的力量。

       1927年蔡楚生离开了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故乡,前往上海去寻找自己所渴望的电影梦想。其后在著名编剧、导演郑正秋等的帮助下,走上了电影创作的舞台。电影名人郑正秋之所以会帮助蔡楚生,是因为他被蔡楚生的勤学苦干,吃苦耐劳感动,他看重蔡楚生的才华,相信通过他的努力,有朝一日定能为中国的电影事业贡献力量。我们青少年也应该学习蔡楚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不妥协、不放弃;敢闯、敢试、敢吃苦,必要时寻求家人、师长、同学的帮助,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我们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并为实现梦想努力学习。

       蔡楚生一生走过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作道路,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他一生参与27部影片的创作。由他编导的有十部,他的主要代表作是《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使中国电影首次驰誉国际影坛。蔡楚生先生曾被世界著名电影史学家萨杜尔称为“中国最杰出的电影导演”,被列为世界二百位电影艺术家里唯一一位中国电影导演。1995年12月,蔡楚生先生还获得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而特设的“中国电影世纪奖”导演奖。纵观蔡楚生的艺术创作道路,他始终把人民和国家放在核心位置。倾吐人民疾苦,为人民发声,始终把爱祖国和爱人民高度结合。我们作为当代青少年,更应该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紧密相连,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array(2) { ["errcode"]=> int(40164) ["errmsg"]=> string(102) "invalid ip 117.50.209.210 ipv6 ::ffff:117.50.209.210, not in whitelist rid: 66221fd0-17e345b8-093d56c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