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庠之墓

       杜国庠墓,位于今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凤翔街道东门外东港路东侧。建于1961年,1985年重修。建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800平方米,坐东向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三进阶,墓葬呈正方形,前立墓碑,碑首镶杜国庠瓷质头像,正中碑文“杜国庠同志之墓”。墓碑背面为杜国庠夫人陈御仙撰写杜国庠生平。碑文及墓铭均为书法家王鼎新所书,墓埕两侧立郭沫若、田汉、许涤新纪念杜国庠诗碑。该墓至今保存完好。

       杜国庠是澄海莲上兰苑村人,1889年4月16日出生,曾用杜守素、林柏修、吴啸仙等笔名,中共党员,是著名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学家、教育学家。杜国庠1907年赴日本求学,1916年在东京组织丙辰学社,进行反袁斗争。1919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1925年8月任澄海县立中学校长,同年11月,受委托参与负责改组国民党澄海支部。192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积极从事无产阶级文化运动,参与党的机关报《红旗报》的编辑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张发奎第八集团军军法科上尉书记等职,投身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从事学术研究,以及团结、争取民主人士和上层分子工作。解放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澄海县立中学校长、省立金山中学校长,一生从事革命工作和学术研究。1961年1月12日在广州逝世,周恩来邓颖超发唁电致哀,郭沫若写悼诗,高度评价其一生。1962年8月27日,广东省民政厅批准追认杜国庠同志为革命烈士。

      1984年12月和1990年12月,杜国庠墓两次被澄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9月,杜国庠墓被汕头市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郭沫若题词

    “昨游桃花涧,君字见涂朱。今来澄海县,君墓木扶疏。结交五十年,相期马列徒,不惜破唇舌,不惮断头颅。天行有健顺,人力为桀除。不移复不屈,时还读古书。厚墨君虽异,薄儒我不殊。新天日月改,赤县起宏图。百家交争鸣,进步在谦虚。君德乃吾师,自愧殊不如。生花献一束,聊表寸心初。一九六五年六月十八日午后由汕头赴澄海吊杜国庠同志墓归途在车中作此”。

许涤新忆杜国庠诗三首

    “‘救民水火唯马列、颠扑不破道理真。正当白色恐怖日,万死一生献此身’。‘东北变色恨难平,苦斗坚持沪江滨。百年大计争和战,一点真诚破死生’。‘南国老树干载存,诸子先秦万卷吞。流水孤村花数朵,于无人处最销魂。’忆杜老诗三首,作于一九六一年,谈不到平仄押韵,聊表对杜老的怀念而已,一九八四年。”

 
 
 array(2) { ["errcode"]=> int(40164) ["errmsg"]=> string(102) "invalid ip 117.50.209.210 ipv6 ::ffff:117.50.209.210, not in whitelist rid: 6622002d-07925d51-085782be" }